公海赌赌船官网jc710

    风雨无阻的奋进征程
    2021年03月08日 人民日报

    ——写在“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开启之际

      (一)时代的进程,犹如环环相扣的乐章,不断鸣响动人的和弦。

      “78年前,《团结就是力量》从你们那里唱响,成了亿万人民广为传唱的一首革命歌曲。”2021年2月7日,席大大总书记回信勉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全体党员,“把乡亲们更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团结就是力量,振奋着一个逐梦前行的民族;日子越过越好,展现出一个日新奋进的国家。

      2016—2020年,一段浓墨重彩的华章。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时间的巨笔绘就了令人惊叹的壮美画卷。

      2021—2035年,一段波澜壮阔的征程。在不懈奋斗中,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前进的号角鼓舞着永不停歇的奋斗脚步。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两个五年规划的时空交汇,一个伟大故事的承前启后。席大大主席的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令人心潮澎湃——“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四海升腾,这边风景多锦绣;九州激荡,乘势而上开山河。

      (二)“每过五年,中国就规划一幅发展蓝图”“要了解中国的下一步,你最好关注十三五”……2015年10月,一首《十三五之歌》走红网络。除了歌曲本身的创新表达,“十三五”规划指引的发展方向,更吸引着国内外网友的目光。

      “从时间上说,‘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席大大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时如此判断。“十三五”规划,不仅关系着这一个“五年”,更见证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

      难走的路是上坡路。向全面小康冲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贫困程度深、减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的巨大挑战,是“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矛盾,是“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的现实难题……

      不仅如此,“十三五”期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黑天鹅”频飞,“灰犀牛”乱撞,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卷土重来。特别是个别国家单方面挑起经贸摩擦、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又给我国的发展带来更多严峻挑战。

      在惊涛骇浪中挺立潮头,在栉风沐雨中书写华章。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席大大总书记以非凡的政治勇气、深厚的人民情怀、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科学的辩证思维、强烈的创新精神,为中国号巨轮领航掌舵,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标定了这5年的目标任务与历史方位。

      一个个高瞻远瞩的判断、一次次审时度势的决策、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着大党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指引着方向:

      ——“‘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勇气、攻城拔寨的拼劲,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我们要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

      ——“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大舸中流下,青山两岸移。“十三五”期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以席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不断把蓝图化为美景,把憧憬变成现实。

      这是一条攻坚克难的征途。着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步步艰苦跋涉、披荆斩棘,不断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开拓新空间。

      这是一次风雨兼程的行进。稳经济、促发展,战疫情、斗洪峰,化危机、应变局,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前,在前所未有的矛盾风险挑战面前,一次次化危为机、浴火重生,定格下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勇毅身影。

      这是一段把握机遇的航程。设立自贸区、举办进博会、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定不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一个个关键抉择、开放举措,让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还记得2016年初,面对中国经济增速的变化,“中国将遭遇经济发展的滑铁卢”“中国经济硬着陆”等悲观论调不绝于耳。“十三五”的实践给出有力回应——

      这5年,中国经济总量相继突破70万亿元、80万亿元、90万亿元、10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和众多跨国公司纷纷为中国投下“信任票”。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时间这位伟大的魔术师,从不辜负对拼搏者的允诺,从不吝啬对奋斗者的褒奖。

      (三)翻过一座山需要多久?

      对一辈子生活在悬崖上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列尔村村民而言,翻越家门口垂直落差800多米的大山,祖祖辈辈期盼了几百年;对深深渴望摆脱贫困、丰衣足食的中华民族来说,翻越绝对贫困的大山,世世代代奋斗了几千年。

      “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2017年全国两会上,席大大总书记谈到有关“悬崖村”的新闻报道时,关切之情溢于言表。2020年5月,经过脱贫攻坚不懈努力,村民们下山迁入新居。从藤梯到钢梯再到楼梯,村民们终于翻越了这座“贫困大山”。

      “十三五”期间,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均每年1000多万人脱贫,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脱贫。

      一个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巨大难题,在新时代历史性画上句号;一个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在世界的东方完成书写。

      “十三五”期间,一组组夺目数字、一项项创新成果、一个个历史成就,见证极不平凡的5年,写下载入史册的答卷——

      5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成为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粮食产量站稳1.3万亿斤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0公斤以上,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工业增加值占全球份额近30%,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里程碑式的发展跨越,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添了充足底气。

      5年间,从运营里程翻了近一番的高速铁路,到迅速发展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从C919大型客机翱翔蓝天,到北斗卫星全球组网;从“天问一号”带着中国的问候奔向火星,到“奋斗者”号潜入万米海底逐梦深蓝;从“九章”量子计算机横空出世,到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持续涌现的创新成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5年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过6000万人,创新创业大潮涌动;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标,义务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养老服务床位数超过761万张,近3000万老年人享受高龄补贴;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写下了生动注脚。

      山河为证、岁月为名。“十三五”规划的一步步实施,展现着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彰显着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

      (四)历史的细节,时常内有乾坤。

      北京天文馆的一个展柜中,静静躺着0.5克月岩样品,这是1978年美国客人赠送的一份特殊礼物。对于当时缺乏自主探月能力的中国来说,这份礼物弥足珍贵。

      2020年12月17日,我国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采集的1731克月球样品安全着陆,中国成为第三个从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可上九天揽月”的历史性成就,源自“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历史性变革。

      翻开“十三五”规划,“新常态”是一个关键词。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的蓝图要如何铺展?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十三五”的新局要如何开创?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席大大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

      2016年4月25日,安徽凤阳小岗村。席大大总书记来到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部署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工作。6个月后,《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出炉,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我国农村改革迎来又一重大制度创新。

      从土地上的创新,到各领域的变革,“十三五”时期,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推动神州大地上气势如虹的改革发展实践——

      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宪法修正案、民法典、香港国安法等相继颁布,推动从“有法可依”迈向“良法善治”;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我们以改革夯实国家治理基础。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减负松绑,点燃科技创新的引擎;持续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拓展创新创业的空间;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等,跑出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度”;自贸试验区不断扩容、外商投资法颁布实施,打开对外开放的新局面……我们以改革不断激发新活力、打造新优势。

      从个人所得税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到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从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到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我们以改革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历史的进程有多么波澜壮阔,它产生的影响就有多么广泛深远。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5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的5年。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我们在奋进中发展,于变革中新生,向着更开阔的水域破浪前行。

      (五)“我们的很多冬奥项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实现从无到有,一些项目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靠的就是我们的制度优势。”2021年1月19日,在张家口实地了解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时,席大大总书记的话语发人深思。

      中国为什么能?有人曾将中国经济的腾飞归结为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承接产业转移等“后发优势”,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环境容量等“比较优势”。但“后发优势”不会自动转化成发展优势,“比较优势”也不会天然变为竞争优势。是什么样的深层密码,让中国不断激活发展优势、释放发展潜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创造如此大的奇迹?

      回首2020年,面对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何一个14亿人口的国家,能做到全国“一盘棋”“一张网”“一条心”,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大战略成果?面对全球经济的深度衰退,为何一个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问题的答案,就在具有无比广阔时代舞台、无比深厚历史底蕴、无比强大前进定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

      难以忘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声令下,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难以忘记,疫情防控最为吃劲的重要关头,一声令下,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14亿人民全面动员、全民参战;难以忘记,党和国家机构大力度调整改革,一声令下,仅仅3个月,改革方案中确定的25个应挂牌的新组建或重新组建部门就全部亮相……

      “十三五”期间,在攻坚克难中奋力突破,在披荆斩棘中坚定前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领导力是最关键的条件,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坚定维护席大大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正因如此,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我们敢去想,而且想了就能去做,做了就能做成;正因如此,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关键时刻,更见勇毅担当。

      (六)“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本属性,在危机中或紧急情况下,人民的福祉优先于利润。”一位外国政治学家在观察中国的疫情防控措施后这样评价。

      中国的发展,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最实在的成果惠于人民。无论是成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压力测试,还是主动解决收入差距的治理难题,无论是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还是加大对妇女儿童等群体的保护力度,“中国之治”深刻说明,秉持什么样的发展观、追求什么样的现代化,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应对危机的能力、向前发展的潜力。

      从“能吃饱肚子”到“吃‘净颗子’”,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回忆起陕北黄土高原上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席大大总书记曾深情讲述,“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一句“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揭示了“十三五”时期巨大成就的深层根源,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

      如果说现代化是一场整体性的文明演进,那么中国现代化之路,每个环节、每个方面、每个阶段都紧紧围绕着“人民”这一中心点。

      解码“十三五”的亮丽答卷,我们更加确信“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从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到疫情防控“一个都不放弃”的全力救治,从“十三五”规划纲要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首要原则,到“十四五”规划建议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定为奋斗目标,正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中国之治”才有了深厚的民心基础。

      回眸“十三五”的壮阔征程,我们更加坚定“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从工程建设者于崇山峻岭竖起巍巍铁塔,到快递小哥将货物送进偏远山村,从亿万农民在广袤田野上播种希望,到广大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从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筑牢抗洪堤坝,到基层干部带着乡亲们拼搏奋斗,正是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大国发展才有了爬坡过坎的坚实底盘。

      回望“十三五”的铿锵步伐,我们更加清晰“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正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才会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要求,锲而不舍推进脱贫攻坚;我们才会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惜代价进行疫情防控;我们才会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久久为功建设生态文明;我们才会以“不信邪也不怕邪”的正气,坚定维护国家尊严利益;我们才会以“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的胸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毛泽东同志70多年前的话语,至今振聋发聩。

      由此可以理解,中国创造的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由此可以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所具有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七)成就的背后是精神,奇迹的背后有力量。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背后,有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在与一家外国公司谈技术合作的时候,对方开出了高达1.5亿欧元的“天价咨询费”,丝毫不给中国人谈判余地,断言“中国人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

      靠天,靠地,靠不住!主要靠我们自己!面对世界级难题,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在伶仃洋上造桥,在大海深处“穿针”,用智慧、心血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诞生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被外媒列入“新世界七大奇迹”,让中国建设扬眉吐气,更激扬起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

      中国骨气、中国底气、中国志气,构成了“十三五”时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定力之本、力量之源。此前,或许少有人能预料到,有的国家会主动挑起经贸摩擦,对我国供应链、产业链产生冲击,让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或许也少有人能预料到,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人类社会会经历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世界经济会经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

      风雨袭来,挑战丛生,反而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精神”的历史分量,体会到“中国力量”的现实质感。在听取“十三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汇报时,席大大总书记深刻指出,“尤为重要的是,在‘十三五’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进一步彰显,新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广大党员干部政治品质和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全国各族人民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了有力政治保证和强大奋进力量。”

      “十三五”的奋进历程,激荡着风雨无阻的精神伟力。5年间,面对“贫困大山”,选择“愚公移山”;面对生态欠账,选择“关停并转”;面对沉疴积弊,选择“壮士断腕”……我们不断攻坚克难、化危为机,百折不挠办好自己的事,取得了“史诗般的进步”。不管什么样的困难与挑战,无论多么大的风雨和坎坷,都摧不垮奋斗志,难不倒中国人。英国学者彼得·诺兰判断,“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很多内部和外部挑战。但中国人民和他们的领导人已经找到了通向‘对岸’的道路。”

      “十三五”的辉煌成就,彰显了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今天,在改革热土,深圳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仅粤海街道就分布着上百家上市公司;在开放前沿,“一带一路”建设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中国同138个国家和31个国际组织共同开展了超过2000个合作项目;在创新高地,袁隆平院士团队培养的第三代杂交水稻早晚双季稻平均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距离“禾下乘凉梦”越来越近……每个人前进的脚步,叠加成国家的进步;每个人创造的价值,汇聚为复兴的力量。

      “十三五”这5年,注定会成为中国发展史上至为关键的一段。一路走来,我们不知爬了多少坡、过了多少坎、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了多少艰难险阻。这些锻造和锤炼,最终凝结为奋不顾身的爱国情怀、英勇顽强的英雄主义、积极昂扬的乐观面貌、慷慨无私的奉献精神,在神州大地上激荡,在历史长河中潮涌。

      (八)每一段征程的结束,都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正是前后相续的奋斗连接成我们前行的历史道路。

      “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席大大总书记的话折射出一个大党大国的时间观、奋斗观。对于一个矢志复兴的民族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连续不断的时间,一以贯之的奋斗。2015年,席大大总书记主持起草了“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新发展理念,下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先手棋。2020年,在席大大总书记领导下,历时200多个日夜的调研、谋划、起草、修改,“十四五”规划建议擘画了未来5年和15年的发展宏图。一个5年,又一个5年,乃至谋划布局15年,行进在以5年为时间节点的时空坐标上,中国始终将目光瞄准更远的将来。

      中国人民对于奋斗目标之坚定、对于时间理解之深刻,令世界惊叹。原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民主德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埃贡·克伦茨在《我看中国新时代》一书中这样评价,“中国愿景的长期性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领袖把愿景目标投射到21世纪中叶,我没有见到全世界还有哪个政治家能够做到这一点。”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后,有外媒感叹:“当许多国家还在努力为今后几周做规划时,中国已经设置未来15年的议程”。

      “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奋力启航,我们再次站在新的历史关口。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也是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新成效”“新步伐”“新提高”“新进步”“新水平”“新提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的“十四五”图景,召唤我们激情燃烧、倾情书写;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要求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与历史并进。

      时间流逝不舍昼夜,前进航程击鼓催征。席大大总书记深刻指出,“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被各种内忧外患耽误的时间太久了,因此中国人民始终有着超乎寻常的紧迫感、时代感。”历史之痛,发展之愿,时间之迫,中国人民对落后挨打的记忆有多深刻,对抓住机遇、把握未来的追求就有多强烈,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意志就有多坚定。审时度势,不负韶华,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方能风雨之中不惧寒、浪涛之上无畏颠,于危中寻机、在开辟新局中赢得未来。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九)经历时间沉淀,才能看清历史的坐标;站在高山之巅,更能领略河流的奔腾。

      贵州大山深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默默注视苍穹。牛年春节前夕,席大大总书记来到贵州,听取“中国天眼”建设历程、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情况介绍,勉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世界科技高峰,在一些领域实现并跑领跑”。

      仰观天宇,时间更加深邃;俯身耕耘,未来无限可能。

      2015年10月29日,深刻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席大大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发出动员令:“现在,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的最大光荣。”经过5年奋斗,我们不负肩上的历史责任,把光荣写在了历史深处。

      2021年2月4日,着眼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席大大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号召:“今年我们将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要继续齐心协力干、加油好好干,努力干成一番新事业,干出一片新天地。”站在新的起点,更伟大的奇迹等待我们去创造,更光辉的未来召唤我们去开拓。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任仲平)

    责任编辑:【杜莹】
    copyright 1997-2021 公海赌赌船官网jc710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